待人三自反,处世两如何

内容纲要

《格言联璧》:“待人三自反,处世两如何。”,三自反、两如何,为人处世需要自我反省和仔细思量。

自我反省和仔细思量,在为人处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,能让我们尽可能地减少人际关系的矛盾,尽可能地解决人生道路上的问题。所以,为人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,处世需要仔细地思量。

待人三自反

“三自反”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下》。

孟子曰:“有人于此,其待我以横逆,则君子必自反也:我必不仁也,必无礼也,此物奚宜至哉?其自反而仁矣,自反而有礼矣,其横逆由是也,君子必自反也:我必不忠。自反而忠矣,其横逆由是也,君子曰:‘此亦妄人也已矣,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?于禽兽又何难焉?’”

儒家认为,如果出现了人际关系的问题,应该首先把解决的方向指向自己,先做自我反省:

“是自己不仁?无礼?不然的话,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?”

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,有礼的,对方仍蛮横无礼,必定再次反躬自问:

“我一定不忠吧?”

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,而对方仍蛮横无礼,君子就会说:

“这人不过是个妄人罢了。对这样的人又有什么好责难的呢?”

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

这一点,比起一上来就不问原因地先去指责别人,应该说好太多太多。如果双方都能够首先反省自己,那么,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纷争角斗,让社会中人际关系更加和谐。

“不自反者,看不出一身病痛。”先反省自己,再三反省之后,如果对方仍然蛮横无礼,那么,就可以大概判断出,对方确实是不懂礼义之人,就不用多费唇舌了。

处世两如何

“两如何”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

子曰:“不曰‘如之何,如之何’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!”

意思是,“遇事从来不想想‘怎么办,怎么办’的人,我对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”

遇到问题要努力思考

孔子的这句话说得很风趣,主要是提醒遇到事情根本不愿意动脑筋,不去想办法的人,首先应该自己多想想。同时,也是启发他的弟子们,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,在提问之前要先尽力思索。

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

孔子的教育思想中,有一条就是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,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,先不要去开导他;不到学生心里明白,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,也不要去启发他。

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动脑筋思索到一定程度,就轻易地获得了答案,他们不容易珍惜,也不容易有深刻的领悟,从而对他们帮助不大,也不利于他们的进步。

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

先问问自己应该怎么办,再问问自己应该怎么办。问题在独立而不断深入的思考中,被自己真正想明白了,然后得到了解决,自己获得了很多的成就感,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。何乐而不为呢?

天下无难处之事,天下无难处之人

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不变的,三自反对于待人,两如何对于处世,在今天依然有着高度的价值。所以,《呻吟语》说:“天下无难处之事,只消两个如之何;天下无难处之人,只要三个必自反。”

本文来源:360doc. 为方便阅读,内容略有调整。